维普论文检测10月20日检测样例:
1.2.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谢桂阳等(2002)对某高校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及精神病性五个因子及总均分和阳性症状均分上均偏高,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18]。张兰君(2000)的调查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特质焦虑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而在状态焦虑水平出现显著差异,表示贫困生出现焦虑是客观因素造成的[19]。朱丽芳和谢倩(2007)的调查显示贫困生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因子外,其它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全部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解决问题[20]。李春山等人(2008)采用康奈尔健康量表(CMI)测量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发现贫困生在除抑郁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得分和CMI总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21]。
1.2.3 青少年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生活事件研究的对象广泛,除一般学生外,有较多以特殊人群为研究对象,如震区青少年、网瘾少年、病患、有自杀意念者,很多研究关于其与挫折、抑郁、焦虑、自杀等负性情绪或行为的关系。刘贤臣等人(1998)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及升学压力等来自学习方面的事件发生频度较高,应激强度较大,消极应对方式与事件应激强度呈显著正相关[22]。赵玉芳等(2009)在探讨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震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时发现: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的各维度与PTSD 症状反应总分相关显著,震前生活事件对PTSD 症状反应有重要的影响[23]。张丽萍、周广亚(2012)研究了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与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关系[24]。张月娟等(2005)的研究发现,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方式均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生活事件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其影响是经由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而间接实现的[25]。
1.2.4 心理资本、心理健康水平、负性生活事件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于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间关系的研究:唐爱琼(2012)认为心理资本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没有生病,还包括心理层面和社会的各种向度的安适状态…无论是将心理资本分为三个维度:希望、乐观和韧性,还是四个维度:希望、自我效能感或自信、乐观和韧性,这些维度都是新的健康模式中积极层面包含的内容[26]。潘清泉等(2009)的研究也证明了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27]。陈红艳(2012)研究得出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会影响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感知和对未来的展望[28]。
关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关系的研究:李虹、林崇德(2003)研究证实了消极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29]。祁珍华等人(2012)的研究表明,正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相关,负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倾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持续的和普遍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30]。杨莉、胡竹菁(2005)的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均为负性生活事件,压力性事件、缺乏社会支持性事件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
维普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