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论文检测11月10日检测样例:
4.2快速消费品行业跨国并购一般风险分析
- 并购动机不明确
目标企业的选择和企业自身评估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在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跨国并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企业忽略这一环节的而导致中途放弃或事后整合实拍等困难。一些企业并购动机的产生,不是经过企业对当前的内外部条件的深入研究,在对企业自身能力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形成的,而是受舆论压力或盲目跟风的影响产生了非理性地进行并购的冲动。或只是在概略的意识到并购可能带来的利益,并未对并购做出详细的商业规划,凭借灵光一闪就冲动决策。这种不是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而产生的盲目并购性,从一开始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从我国一些实例看,一些企业看到了竞争中的软弱地位,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产生了低价买进大量资产的冲动,从而做出错误的并购选择,陷入了低成本扩张的陷阱。
- 政治及法律风险
出于对本国利益的保护和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需要,各国政府通常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跨国并购行为进行规范,旨在充分发挥跨国并购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影响。对于并购企业而言,东道国相关法规成为并购之路上不可避免的阻碍,大大提高了并购风险,降低了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当然,两国之间的政策差异也会成并购者风险评估的重要对象。
相对于东道国,出于防止资本外逃和监管困难等因素考虑,我国对海外投资采取了“逐级审批、限额管理”的严格审批制度和外汇管制制度;按照规定,凡海外投资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都要上报国家商务部审查批准,涉及不同行业的还要进行会审会签。 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跨国并购的难度。光明食品的海外并购历程中就曾多次被问及中国政府审批会不会耗时过长。 从海外并购立法来看,法律保障对跨国并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均通过立法保护和支持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但我国现今仍欠缺企业跨国投资、并购的相关法律。
很多西方国家主管认为中国国企海外并购是想窃取技术和品牌。西方国家对中国国企海外收购一直有排斥心理,认为国企都有政府的背景,很容易将收购与政府意图联系起来。快速消费品行业虽然不涉及国家安全,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对快速消费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前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铝增资力拓及华为收购3COM和3leaf公司遇阻等,大都与此有关。
- 资金链断裂风险
快速消费品行业并购巨额的资金拨付往往会抽空并购企业的流动资金,推高负债率,加大流动性风险。除了资金不足以外,跨国并购还可能存在其他融资方面的特殊风险,比如国际税收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等。若不能及时从并购中回收资金收益,就可能导致并购方资金链断裂,危及企业安全运营。
快速消费品行业并购涉及金额往往巨大,企业很难完全利用自有资金来完成并购过程。快速消费品行业并购巨额的资金拨付往往会抽空并购企业的流动资金,推高负债率,加大流动性风险。而且企业并购后能否及时获得足够的现金回流来偿还融资资金以及满足并购后企业进行后续整合工作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十分重要。
- 信息不对称风险
快速消费品行业并购不只看中目标企业的实物资产价值,还看中其品牌力、渠道价值的“无形资产”。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真实情况、发展前景、管理制度等难以进行充分了解,容易高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导致并购失败或并购后的收益大幅缩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被并购企业容易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向并购方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杜撰有利的信息。也可能是由于并购企业事前没能做好调查工作,对重要信息掌握不充分。企业作为一个多种生产要素、多种关系交织构成的综合系统,极具复杂性,并购方很难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逐一辨别真伪。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应保持谨慎,尽量防止谈判数据外泄,以免对手获得更多有效信息。
维普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