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样例 > 正文

马基雅维里及韩非的思想差异分析

2014年10月12日 论文检测样例 ⁄ 共 141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753 views 次

维普论文检测10月12日检测样例:

四、马基雅维里及韩非的思想差异

(一)文化背景差异

马基雅维里与韩非的非道德政治观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他们毕竟是不同历史时代、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家。因而,他们的思想学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马基雅维里

就文化传统而言,15、16世纪的意大利毕竟存在着希腊、罗马的前提。古希腊哲学家在对于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作出伦理学解释的时候,他们大多认为美德来源于神,这种神就是本源和先定的原则。另外,苏格拉底等人又断言“正义和一切美德都是知识”[19]。基于这样的理解,希腊哲学家把美德归结为勇敢、诚实、节制等一切良好的品德。马基雅维里无法摆脱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影响。当马基雅维里阐述其非道德政治观的时候,并没有否认美德的存在,也不否认这些美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甚至还劝告统治者应该学习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的纯洁、和蔼、仁慈和宽容。[20]

2.韩非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不同于古希腊,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道德原则的体认,不像希腊哲学家那样。首先认定一切美德来源于神或先定的原则,而是把道德原则置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解释。但是,由于诸子异论,百家殊方,人们对于道德、法律、政治等诸多问题都是旨趣各异。例如,先秦儒家倡导仁义忠信,并且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21]。而道家学派则认为仁义是“侄桔之凿柄”,视返朴归真为至德。在春秋战国时代,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道义,还远未有定论。作为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根本否认美德的存在,即使先秦儒家所津津乐道的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在韩非看来也不可靠,“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22]。就社会认知意向而言,韩非在根本上就不承认社会生活的伦理层面。因此,当韩非阐述其非道德的政治观时,他从来没有承认道义原则和一切善良的品质的存在。

(二)二者思想差异

1.对于非道德认识上不同

由于对道德的不同理解,在非道德的认识路线上,韩非比马基雅维里走得更远。在马基雅维里看来,宽容、诚实、守信这些美德,对于君主的政治统治不是没有帮助,只不过这些美德不能完全满足君主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韩非则认为,时人所称道的一切美德都不利于君主专制统治,“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日: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23]。对于非道德认识上他俩理论的差异在于,韩非不承认道德伦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而马基雅维里贬低了美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对于法律的不同理解

韩非与马基雅维里不仅在道德的理解上不同。他俩对于法律也有不同的理解。在政治思想史上,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中,法律被视为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而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法律则被看作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中西方法律观的差异在韩非和马基雅维里这两位思想家的身上也体现得十分充分。马基雅维里认为,法律作为一种斗争方法,不同于武力,是一种合乎道德的方式。尽管马基雅维里劝告君主不择手段地实行政治统治,但是,每当他谈及法律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君主的意志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在马基雅维里的观念中,法律仍然是最高的权威,这与希腊哲学家对于法律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在韩非的政治理论中,法律只不过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运用武力是野兽的方法,运用法律也是野兽的方法,君主运用法律与肆无忌惮地作恶具有完全相同的意义。

维普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 https://www.cqvip.org.cn/wp/1017.html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