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对于政治隐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政治隐喻,在语言学界还没有最精确的定论,而目前比较被认同的一种观点是:政治隐喻,由“政治”衍生出来的各种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现象等具体的概念是政治隐喻的主体,而喻体有很多,且来自各行各业。与诗性隐喻的美学功能相比,政治隐喻更有政治色彩。
当代政治隐喻研究表明,政治隐喻特点主要有:大众性、集中性、扩展性、否定评价性和隐喻形象的衰亡与激活等等。
而谈到政治隐喻的功能,我们可以参考俄罗斯学者丘季诺夫(А.П.Чудинов)的观点,即政治隐喻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类别:认知功能、交际功能、称名功能、实用功能、工具功能、描写功能、假设功能、委婉语功能、模式化功能和通俗化功能。我国的学者海力古丽•尼牙孜在《当代俄罗斯新闻政论语义辞格研究》中将政治隐喻的功能分为:评价功能和情感功能。这样的分类虽不如丘季诺夫对政治隐喻功能分类那么详尽,但更简单明了,便于掌握。
从以往对政治隐喻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政治隐喻的研究还包括对政治隐喻模式的研究。俄语新闻中政治隐喻的模式多以军事模式、家庭模式、戏剧模式和医疗模式等模式为主。而从不同的政治隐喻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模式时,俄罗斯当时的领导人和普通民众,以及国家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变迁情况。
赵洁在《新时期俄罗斯报刊政论语言》一书中从功能、模式等角度对政治隐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阐述。朱小安在《政治隐喻探讨—以德语和汉语隐喻为例》中以德语和汉语为例,来揭示隐喻与政治之间的相似性与认知关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政治隐喻作为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共性与特性。卢烨在《颜色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功能及其使用》中以乌克兰总统大选为语料,分析了俄语中政治语篇中颜色隐喻的研究,主要阐述了颜色隐喻在政论语篇中的功能问题,在翻译角度未涉及到。海力古丽•尼牙孜《当代俄罗斯新闻政论语义辞格研究》一书中关于俄语新闻中的政治隐喻的研究主要从俄语新闻政治隐喻的功能和分类两方面入手,并分析了俄语新闻政论隐喻的社会民族文化特点以及诗性隐喻与新闻政论隐喻的比较。以上学术成果虽然未从翻译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为如何做好政治隐喻的翻译工作而做好的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前提铺垫。
1.3 对于隐喻和政治隐喻的翻译研究
对于如何做好隐喻的翻译工作,国内外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一般都是以英语、德语等语言为语料,少有以俄语为语料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
Newmark 曾这样介绍过隐喻的翻译问题:“隐喻翻译是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翻译给译者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要么传递其意义,要么重塑其形象进行完美的结合,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又与语境因素、文化因素密不可分”。(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89-91.)
Mandelblit以认知观的隐喻理论为基础,提出认知翻译说(Cognitive Translation Hypothesis)。他认为隐喻的翻译有两种情形,分别是“相似映射条件”(DMC)。当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形同或者相似概念隐喻时,即满足SMC;当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不同的概念隐喻时,即满足DMC。(The Cognitive View of Metapho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Theory.)
近些年,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隐喻和翻译的问题。莫云夏在《隐喻的翻译问题新议》中强调隐喻翻译时要注意“度”的问题,“过”和“不及”都不能是好的隐喻翻译。于艳红在《隐喻的认知与翻译》中只是泛泛地研究隐喻的翻译问题,而并为提出如何具体地解决政治隐喻的翻译问题。
经实践表明,影响隐喻翻译的因素中包括语境和情感两方面因素。比如卢卫中的《语境对报刊新闻翻译的制约作用》和肖莉的《政治隐喻的语境意义》中研究了翻译政治隐喻时要注意语境和情感。梁永刚在《转“喻”为“义”—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中强调政治隐喻有能够表达某一政治观点,也能激发大众情感,引导民众政治倾向的作用,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情感角度也是影响翻译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对于解决隐喻和和政治隐喻的翻译问题可得出以下结论:
1,隐喻和翻译都是一种认知活动,二者之间有相似性,我们可以认为隐喻的翻译是可行的。
2,隐喻翻译——在直译或间接翻译时要把握好“度”,不能机械照搬。一般翻译方法是保留原语中隐喻的表面意象,译成目的语的隐喻或借喻,不改变原喻体。但仍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影响隐喻翻译的因素:语境因素和情感因素,缺一不可。
维普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