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检测样例 > 正文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产生和发展历程

2014年10月21日 论文检测样例 ⁄ 共 152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679 views 次

维普论文检测10月21日检测样例:

摘要: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日益兴盛,但大多数电视谈话类节目在品牌经营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和不足。《鲁豫有约》从2001年试镜开播以来,历经9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栏目形式和观众群体,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效应。本文试以《鲁豫有约》为标杆,分别从主持人、嘉宾选择、谈话内容等环节剖析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未来发展的整体方向,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尽快突破“瓶颈”,步入良性循环的健康之路建言献策,同时给电视谈话节目品牌塑造的实现路径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绪论

关于电视谈话节目的研究一直是业界、学界、理论界和公众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已有的各类文章和研究课题中,无论切入角度还是涉猎层面都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直至今日,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在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多非理性因素存在其中。比如,节目数量增多,但精品不多,缺乏准确定位,模仿抄袭同类节目现象较为常见;大多数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难以做到游刃有余,难以形成个人的主持魅力。《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2002年1月推出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该节目除在凤凰卫视外的全国20几家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始终名列前茅,其中的得与失值得引发我们的热切关注与冷静思考。在受众为王的群口时代,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节目的品质,塑造自身的品牌和提高影响力。

一、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谈话节目(talkshow)原指广播电视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形式,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节目现场围绕社会、情感、政治、人生等话题各抒己见,一般不事先备稿,因而被港台翻译家形象地译为“脱口秀”。电视谈话节目最早诞生于美国,随着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逐渐成熟,这一节目类型很快被引进中国,并迅速在各台推出不同的衍生版。

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东方直播室》的节目,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邀请嘉宾和观众在演播室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正式登录中国荧屏。但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引起观众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并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形成一股浪潮,则是从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热播开始。2002年,东方卫视王牌栏目《东方夜谭》开播,旨在趣说时事和热点话题,将娱乐作为一种看待事物的态度,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档最幽默的夜间休闲节目,并号称是国内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节目。随即,《鲁豫有约》、《艺术人生》、《锵锵三人行》、《越策越开心》等一系列电视谈话节目应运而生,并在各个频道均产生了比较好的收视效果

二、分析国内谈话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话题选择比较拘谨和狭窄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谈话节目选题不太敢过多地涉及一些所谓的敏感话题,虽然大多数电视台都遵循“三贴近”的选题准则,但是,这种贴近却与观众的内心期待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某位公民在转让火车票的时候,多加了27元的成本费,被铁路警方以非法倒卖有价证卷起诉,这位公民大惑不解,当庭质问法官,火车站售票处办理退票收取20%的手续费算不算倒票行为?我们的电视谈话节目一旦遭遇此类选题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小心翼翼,生怕越雷池一步。

(二)参与电视谈话节目录制的人不愿或者不敢说真话

嘉宾、观众乃至主持人不敢说真话,顾忌太多,生怕招惹麻烦。比起《鲁豫有约》的宽松环境,我们的主持人、嘉宾包括现场观众普遍觉得缺乏必要的话语空间,总觉得有一股无形的绳索捆绑着思维与表达。说到底,这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所谓处事哲学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是关于火车票的案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第一时间》的“马宾读报”得到了较好的表现,其他谈话节目对此却噤若寒蝉,无人问津。

维普论文检测系统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 https://www.cqvip.org.cn/wp/1074.html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


×